一、项目概况及总体要求 1、项目名称:双阳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项目。 2、服务地点:甲方指定地点。 3、服务期: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完成结束。 4、服务标准:按照国家和省自然资源部门有关规定,优质服务。 二、服务需求一览表 2024年度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,按照统一底版,统一标准,统一时点,一体化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,全面调清长春市双阳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数量、质量、结构及其生态状况,以及荒漠化沙化状况和治理情况,解决林草湿调查监测植被覆盖类型与国土调查地类不一致问题,强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资源数据质量,落实林地草地湿地管理类型,为评估造林绿化适宜空间,明确森林草原湿地管理边界。 1.开展地类对接 自然资源部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逐图斑套合比对提取不一致图斑,依据统一标准,按照国土调查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原则,对预判图斑进行内业认定、确认。 2.优化图斑区划 (1)图斑边界核实修正 利用高清遥感影像,对普查底图中的原林地、草地湿地图斑边界进行全面核实,对于普查底图图斑边界与实际现状不符的按照现状进行修正。 (2)属性赋值 根据经营管理资料以及已有调查成果,结合遥感影像特征,对区划图斑的保护利用状况、植被状况、管理属性等因子进行赋值。对于国土调查地类与林草湿监测植被覆盖类型逻辑不一致的图斑,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林草主管部门,结合预判结果和高清遥感影像特征,核实确认地类属性。 (3)编排图斑编号 优化图斑区划后,对重点小班进行重新编排,将年度变更新划入的林地、草地、湿地图斑进行图斑编号补充。 3.落实经营界线 (1)国有林场界线 以“国有林场矢量边界收集”工作形成的国有林场“经营界线”为基础,将由于林木权属变更等原因导致“经营界线”变动******林业局”和“林场”字段代码。 (2)集体经营界线 更新县级、乡级、村级林权管******林业局”(县级/乡级)、“林场”(村级)字段编码。 4.资源现状调查 (1)森林图斑调查 1)林地图斑调查 核实林地图版的地类、植物覆盖类型、植被结构、植被总盖度、郁闭度、灌木盖度、优势树种、平均年龄、龄组、平均胸径、平均树高、每公顷株数、每公顷蓄积、树种组成、土地权属、林木权属、起源、林地保护等级、事权等级、林地管理类型等现状因子。 2)落实国家级公益林界线 按照2024年国家级公益林审计整改结,将审计整改结果中的国家级公益林界线落实到2024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当中,并核实完善事权等级、林地保护等级、林种、生态区位、权属等相关属性信息。 3)非林地图斑调查 对于非林地上存在乔木林、灌木林覆盖的图斑,利用遥感和现地调查核实其植被覆盖类型,并更新在底图数据库中的植被覆盖类型。 (2)草地图斑调查 以国土“三调”及其年度变更成果确定的天然牧草地、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为调查范围。更新草原起源、草原类、优势草种、产量因子、裸班面积比例、草原分区、功能类别、草原类别、草原退化类型、草原退化程度、禁牧及草畜平衡、草原管理类型等草地现状因子。 (3)湿地图斑调查 以《湿地保护法》确定的湿地范围为调查范围调查更新重要湿地名称、湿地保护形式、自然保护地、湿地利用方式、受威胁状况、湿地管理分级、湿地管理类型等湿地因子。对国土新进湿地进行补充调查,对原图斑因子错误进行修正。 5.造林绿化空间调查 在普查初步成果的基础上,结合地类对接认证的地类,对可造林绿化的国土空间进行现地调查核实,并标记在“可造林绿化空间”字段中。 6.分析林草湿荒动态变化 在普查初步成果形成后,针对普查前后森林、草原、湿地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。 |